案 由:关于专业处理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物 防止第二次污染的建议
分 类:经济建设-环保
主 题 词:
提案件人:周培(共1名)
办理单位:主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会办:市生态环境局
内 容:
垃圾分类是指按照国家国定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以及分类搬运,其主要的目的就是提高垃圾的再生效果,避免资源浪费,同时也避免造成环境污染等现象。其目的主要就是为了减少垃圾的处置量,减少焚烧和填埋等处理垃圾的行为,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垃圾处理的正常运行以及控制环境污染情况。
湛江市有800多万人口,按人均日产生0.8公斤生活垃圾计算,全市每天产生生活垃圾量达6400吨。如果要求镇村垃圾也要集中无害化处理,意味着需要配置每天处理6000多吨生活垃圾的产能。湛江市现有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是焚烧或填埋。市区、廉江市已建成使用焚烧厂,雷州、徐闻、遂溪、吴川正在启动焚烧厂建设,目前还是以填埋为主的处理办法,消耗的土地资源比较多。
生活垃圾分类以后,可以达到减少焚烧和填埋的垃圾量的行为,同时也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变废为宝,是未来生活垃圾处理的趋势。但是,垃圾分类后如果没有规划好垃圾分类后收回物的去路和处置方式,分出来的垃圾还是垃圾,既达不到垃圾分类的目的,也可能造成第二次污染。
根据相关数据,湛江市的生活垃圾的基本组成份组成为:纸张6.5%,塑料7.5%,织物2.5%,厨余35%,土碴20%,玻璃2.3%,金属1.2%,其它15%。可回收物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占比约19%。分类后可回物是混合在一起的,不可以直接对外销售和简单处置,需要专业收回利用,而目前湛江市缺少这方面的专业处理设施,如果不提早规划布局,就会影响湛江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全面普及推广。
建议以下:
一、相关主管部门尽快组织编制湛江市生活垃圾分类总体规划,科学分类和收回处理。
二、防范生活垃圾分类后回收物找不到出路的问题,避免分类后再混合进行焚烧或填埋处理的情况。
三、政府主导建设专业的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物处理设施,保证专业及时处理垃圾分类回收物,杜绝第二次污染发生。
关于政协第十三届湛江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 20200056 号提案答复的函
尊敬的周培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专业处理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物防止第二次污染的建议》(第 20200056 号)提案收悉。我单位高度 重视,认真办理,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对提案的办理概述
根据《湛江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湛江市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 四大类,可回收物是其中之一,也是湛江市目前大力推进实施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内容,其专业处理的好坏,关系人居环境改善,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关系湛江绿色发展的长远和 未来。收到提案后,湛江市城综局高度重视,对您提出的建议进行了 深入探讨研究,有针对性地拟定了办理意见。
二、垃圾分类开展情况
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部署,把推行垃圾分类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举措来抓,按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原则有序推进。一是加强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先后召开 2 次市委常委会、 3 次市政府常务会议, 4 次各县(市、区)和市相关单位专 题会议研究部署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市长任组长的高规格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领 导小组及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业务骨干专门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各级各部门也陆续按要求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并根据需要建立了工作专班,为湛江市高效推进湛江市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二是明确目标,确保有序推进。根据中央和省对湛江市垃圾分类工作的要求,湛江市自加压力, 《湛江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到 2025 年市区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体系,2027 年,全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城乡一体化体系,并对每年度的目标任务进 行了细化,确保湛江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按要求有序推进。三是规划先行,强化制度引领。印发实施了《湛江市区生活垃圾分类专项规划(2020-2035)》、《湛江市生活垃圾分类 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和《2020 年湛江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评估任务分解表》,明确了湛江市垃圾分类工作目标、工作措施和职责分工,为湛江市推进垃圾分类提供了有效指引。现正根据市政府批复抓紧对《湛江市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进行修改完善,计划年内报市政府审定印发。同时市人大已将《湛江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列入 2020 年度立法工作计划,现已组织相关专家完成了第二稿,力争年内通过市人大审核。四是压实责任,确保协同推进。为压实县(市、 区)、镇(街道)、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物业服务企业, 垃圾收运处理企业等的垃圾分类主体责任,湛江市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市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市政府工作报告、市政建设计划、创建国家文明城市等重点考核督办项目。启动垃圾分类执法检查,出台了垃圾分类专项执法工作方案,组织市、 区两级城管执法部门联动对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 处置等各个环节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强化各主体单位的责任落实。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垃圾分类”的工作要求, 细化分解各级各部门的责任,确保工作的协同推进。五是试点先行,逐步扩大范围。在前期开展的赤坎金沙湾片区和 8 个物业小区垃圾分类试点的基础上,湛江市正大力推进垃圾分类示范创建,已明确赤坎区作为垃圾分类示范区全区覆盖, 同时督促其他各县(市、区)积极开展示范街道、示范社区和示范村创建。现赤坎区正积极组织开展示范创建工作,已召开创建垃圾分类示范区动员会,制定了相应的示范区建设方案,正选择部分党政机关、学校、居住小区进行试点及完善收运设施设备。同时要求党政机关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现已制定出台全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市发改局牵头组织党政机关率先实行生活垃圾分类,目前已基本配备分类收集设施,现正按要求积极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并稳步推进扩大公共机构覆盖范围。六是持续宣教,营造深厚氛 围。制定《湛江市生活垃圾分类“五进”宣传活动方案》, 统筹推进湛江市垃圾分类宣传工作。结合湛江市“创文巩卫”和党建等工作,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栏、led广告屏等渠道和街道、社区等力量,广泛宣传普及垃圾分类相关知识。 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家庭做好垃圾分类。举办了市四套班子机关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宣讲会,邀请省相关专家作培训讲课,针对性的提升机关干部垃圾分类意识,现已获批成立广东省垃圾分类培训学院湛江分院,正积极筹备,待成立后将针对各行各业深入开展培训宣讲。同时定期开展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组织志愿者前往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开展垃圾分类宣 传活动,不断提高广大市民和游客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三、对提案建议的答复
(一)关于“相关主管部门尽快组织编制湛江市生活垃圾分类总体规划,科学分类和回收处理”建议
今年 3 月份,湛江市先后印发实施了《湛江市区生活垃圾分类专项规划(2020-2035 年)》和《湛江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对各类垃圾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作了明确指引和要求。《规划》明确废品回收市场能回收的(通常为高附加值的),原则上由再生资源回收市场通过市场自发回收利用,即充分利用再生资源回收网点的回收功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不介入。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仅承担低值可回收物(如废旧衣物、玻璃等)的回收利用工作。对于低值可回收物,应以政府定价收购或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有资质的公司统一上门回收的方式进行回收,政府应在一定阶段内给予政策或补贴成本。目前湛江市已陆续在公共场所、居住小区和公共机构配备了相应的可回 收物收集容器,并积极组织开展分类投放。现湛江市城综局正积极会同市商务局和市供销社按照《规划》和《方案》加快推进科学分类和回收处理。
(二)关于“防范生活垃圾分类后回收物找不到出路的问题,避免分类后再混合进行焚烧或填埋处理的情况”建议
为解决回收物找不到出路的问题,避免分类后再混合进 行焚烧或填进处理的情况。湛江市正加快建立可回收物统一回收网络,计划通过培育回收龙头企业或以第三方服务外包的形式建立可回收物统一回收网络,要求各实施分类区域设立低价值可回收物暂存服务点,其中赤坎区可回收物分拣场已落实用地,正进行设计和编制预算,预计 9 月建成投入使用。 逐步实现统一分类收集、统一定点暂存、统一指定回收(出 售)、统一集中运输,完善湛江市可回收物分类放、分类收集、 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的全流程体系。
同时,市供销社已拟定《关于建设湛江市废旧物资交易市场重构完善全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的实施方案》报市政府审定,计划逐步恢复拓展基层供销社废旧物资回收业务,加强回收站点建设并不断建立健全管理体系,逐步形成以市、县两级供销社再生资源回收企业为龙头,基层供销社、 社区和乡村收购站(点)为骨干,流动回收车、社区和村级保洁员为服务终端的全市供销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实现废旧物资回收工作规范化、网络化、产业化。同时,通过供销社的示范作用,以合作、加盟、协会管理等形式,带动其它从事废旧物资回收业务的民营企业、个体户规范化运作,促进全市资源循环高效利用。
(三)关于“政府主导建设专业的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物处理设施,保证专业及时处理垃圾分类回收物,杜绝第二次污染发生。”建议
为确保垃圾分类回收物得到专业及时处理,市供销社计划在湛江市区湖光快线或疏港大道周边城乡接合部选址,租赁或征用不少于 200 亩土地,建设一个规范化的废旧物资交易市场和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中心,采取社有回收企业投资、 社会资本加盟方式进行建设,计划投资 6000 万元,分期建设一个可容纳 360 家以上经营户,集废旧物资集散、储存、 加工、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废旧物资回收交易市场。计划今年完成规划、选址、征地、立项等前期工作,2023 年前投入使用。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